最近不少人都遇到过这样的困扰:手机频繁收到“低息贷款”“秒批到账”的推销短信,或是接到陌生号码的贷款推销电话。这些贷款电话短信轰炸现象背后,其实是黑灰产业链的疯狂运作。部分非法中介通过购买个人信息、利用虚拟拨号软件等手段,以广撒网的方式寻找潜在客户,甚至一天内对同一号码重复拨打多次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这些行为往往游走在法律边缘,严重侵犯了公众的隐私权和生活安宁。
贷款骚扰之所以能精准“轰炸”,核心原因在于个人信息的非法获取与交易。从房产中介、电商平台到小额借贷APP,用户信息可能通过内部人员倒卖或黑客攻击流入黑市。一条包含手机号、姓名甚至消费记录的完整信息,在黑市售价不足1元。这些数据被贷款中介批量购买后,便成为电话营销的“弹药库”。此外,部分用户曾在非正规平台填写过贷款申请,也容易成为重点骚扰对象。
面对无孔不入的骚扰,可以采取多重防护措施。首先,开启手机自带的“防骚扰”功能或安装安全软件,自动过滤95/16开头的虚拟号码;其次,接到贷款推销电话后直接挂断并标记为“诈骗”,避免与对方交谈以防信息二次泄露。对于短信轰炸,可通过运营商开通“短信炸弹防护”服务。若骚扰严重影响生活,可保留证据向12321网络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投诉,甚至通过法律途径维权。
根治贷款骚扰乱象,既需加强监管也依赖技术升级。近年来,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明确规定未经同意不得推送商业信息,相关部门也开展了多次专项整治。但打击难度在于违法成本低、取证难——许多团伙使用境外服务器或改号软件。未来,运营商可通过AI识别高频呼出号码,金融机构则需规范合作中介行为。公众也需提高警惕,切勿轻信“零门槛贷款”话术,避免陷入诈骗陷阱。
下一篇:贷款骚扰电话频发:源头与应对之道